【大家之言】3、袁靖宇:树立中国高等教育的伟大理想

发布时间:2021-09-30 发布者: 浏览次数:

袁靖宇:树立中国高等教育的伟大理想

教育理想是不同时代人们对教育发展终极目标和理想状态的理解,体现了一个社会绝大多数人共同维护的教育价值观。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赋予中国高等教育理想以丰富的时代内容和思想内涵。党的十九大关于“两步走”的战略安排,擘画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路线图,这对于实现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伟大理想意义重大。

确立高等教育的卓越发展观

新中国成立后,高等教育的发展从大的历史演进维度考察,笔者认为主要有五个阶段。一是以1952年院系调整为标志。其时,新生的共和国面临严峻考验。政府对教育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集中发展与经济建设直接相关的工程和科学技术教育,建立了与计划经济、产品经济体制同构的高等教育体系,基本改变了旧中国不能完全培养学科类型比较配套的工程技术人才的落后状况。二是以1958—1960年高等教育大跃进为标志。在经济实力和办学条件不完备的情况下,全国普通高校由229所增加到1289所,在校生由44万人增至96万人。三是以1977—1988年高等教育恢复和拨乱反正为标志。这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后精英教育时期。彼时,几乎所有高校都是教学型大学,办学条件艰苦但师生充满希望,教风、学风优良。四是以20世纪90年代大扩招为标志。中国高等教育进入百舸争流、争先进位时代,高校纷纷找方向、找坐标、找问题,大力推进改革和发展。经过努力,21世纪初,中国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2016年有普通高校2596所、在校生2894万人。这为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和智力支持。五是以国家“211工程”“985工程”“2011计划”等瞄准世界一流的系列工程和“双一流”建设为标志。美国卡内基高校分类法被引进,中国出现研究型大学。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的同时,中国逐渐建成比较成熟的高等教育体系,由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追随者、模仿者逐步成为并行者,并开始以创新引领的进取姿态,重塑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内涵和特征。复兴的中国重回世界舞台中央,这是大国本位的回归。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必须跟上国家实力增长和国际地位的变化,在服务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传承、世界和平的进程中发挥自身价值。建成卓越的高等教育体系,是中国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教育工作的新思想新论述高瞻远瞩,使我们认识到,中国教育的本质是要把人民对更好教育的期盼作为奋斗目标,要把教育目的聚焦在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上。我们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教育应该顺应世界命运共同体的大势,置身于国家强盛与民族复兴伟业的大局之中。扎根中国大地办高等教育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统一的,只有扎根中国才能更好走向世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育思想,高等教育需要进行深刻的全局性革命。像大多数革命一样,这场革命已经酝酿了很长一段时间。这就是,必须建立高等教育的卓越发展观,创世界一流,做中国第一,努力成为未来世界高等教育的领跑者。当前,我们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一方面,我们要遵循教育规律,注重立足中国国情,总结中国经验,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另一方面,要认真吸收世界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为全球提供中国规则、方案和教材,为世界提供治理人才。

构建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

秉承卓越发展观,让理想照进现实,我们需要坚持问题导向,扬天下之长补己之短。

中国本科教育有两个传统的不足,一是缺乏跨学科的广度,二是缺乏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在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普及化教育发展过程中,这些不足进一步凸显,其背后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教育评价唯分数论。学生的考试成绩,是教师的考核依据,也是父母的幸福指数,更是成人成才的评判标准。二是评价内容唯知识论。社会用人单位普遍重视应聘者的文化成绩,忽视其专业能力、职业精神和职业态度。三是缺少质量标准。教育质量的核心要素分别为学校的教学标准和学生的努力程度,但我们至今缺少人才培养质量的国家标准和基本要求。目前美国一流大学的辍学率用“六年保留率”替代,一般在92%—94%之间,这意味着延长学业之后,仍然有8%左右的学生无法完成学业;而在中国,本科高校4年制学生按期获得学位率在90%以上,不少高校高达99%。

上一条:【党纪党规】11、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下一条:【大家之言】7、朱永新:今天教育的模样,是明天中国的模样

关闭